2013年度经济盘点:十大商业伪科学
1、PM2.5概念空调

这个冬天,雾霾成为商家促销的商机。不少空调企业把过滤PM2.5作为卖点,用“RCD催化除甲醛”、“健康负离子技术”等术语吸引消费者。其实,净化型空调主要依靠静电吸附等技术实现空气净化,而过滤器本身体积较大,挂机无法直接安装。即使经过改造,不仅去除PM2.5效果十分有限,而且还会影响空调本身的制和制热效果。
2、手机贴膜能防辐射
一直以来,一些手机贴膜摊主抛出“防辐射”概念兜售高价贴膜,声称这些售价几十元的贴膜能减少手机辐射。事实上,这些贴膜进价最低的不足1块钱。医学专家表示,手机辐射主要是在接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被金属制品屏蔽。仅在手机屏幕粘贴塑料膜,不能吸收和防止辐射,目前也没有因手机辐射而致人患上某种疾病的权威定论。
3、足部反射区
足疗按摩机构宣传的足部反射区概念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结合了传统医学的某些观点、西方的“虹膜诊断学”。该理论声称脚底的某个部位对应人体的某个器官,进行一定手法操作可以达到治疗全身疾病或局部疾病。事实上,足部反射区从未获得严谨的科学实验支持。现在的足疗对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身体保健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等同于中医治疗。
4、小孔眼镜
小孔眼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一时,至今仍有很多人使用。商家宣称原理来自于“世界眼科权威”威廉·荷雷秀·贝茨博士,可快速治疗和预防近视、远视和散光。还能阻止部分电脑、电视屏幕射线对眼的直接危害。这种“黑色塑料片”的理论支持源于上世纪初的眼科学知识,早已被推翻。多家权威医疗机构提醒佩戴这种产品可能会有安全风险。
5、法藤钛环
钛项环是一个非磁性的物质,不会产生离子,没有挥发性,不可能有被人体吸收的物质,没有任何保健疗效的特性。“法藤”和生产类似宣称有治疗和保健功能饰品的公司利用“改善佩戴部位的血液循环”、“消除颈椎酸痛”、“顽固性颈椎病”等从未被证实的虚假概念欺骗消费者。针对此类产品的研究发现其功效与安慰剂没有区别。
6、频谱治疗仪
在商家口中,采用仿生学原理和电子技术制造的频谱仪,能近似模拟人体辐射频谱,通过辐照将电磁能转化成人体易于吸收的生物能,促进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可以加速伤口愈合,辅助治疗肝炎等各种疾病。其实频谱治疗仪本质上就是红外线治疗仪,而通过用“频谱”这个信号学上的概念进行包装,把一个辅助治疗的仪器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器。
7、左旋肉碱减肥
左旋肉碱,这种普遍存在于食物中的物质被包装成“减脂降减重”的神物。商家宣称红色肉类是左旋肉碱的主要来源,服用可以促进脂肪转化成能量,且不减少水分和肌肉。科学研究显示,左旋肉碱是人体中参与能量代谢的物质,健康人无需额外补充左旋肉碱,目前没有实验证明其有减肥作用。也有研究表明服用左旋肉碱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8、胶原蛋白美容
“胶原蛋白”在女人心是美容圣品,对鱼翅、燕窝、花胶和“胶原蛋白口服液”趋之若鹜。事实上,胶原蛋白不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远低于鸡蛋。吃下去后会被分配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细胞中,不一定只补到皮肤内,大量摄取还会加重肾脏负担。而且,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速率受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与胶原蛋白摄取多少无关。
9、功能水
随着人们对饮水安全的关注,五花八门的功能水应运而生,被包装成保健治病的“神水”。事实上,水要由氢和氧构成,无论怎么处理都不可能具有特殊疗效,也不可能通过磁化作用带上磁性,磁化也不太可能改变水的理化性质。小分子水、高氧水、磁化水等概念夸大或者捏造科学概念,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所谓的功能水有特别的功能。
10、干细胞美容
市面上打着“干细胞”旗号的护肤品号称可用人体自身皮肤干细胞来进行除皱除疤痕美容,被称为是“一场除皱美容的生物革命”。其实,干细胞美容是偷换概念,疗效无从谈起。干细胞治疗是一种非常前沿的领域,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进入临床试验的非常少,更没有被允许使用在美容整形领域。宣传使用干细胞美容的机构都涉嫌违法。
相关Tags:护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