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2013年度创新排行榜
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研发中心榜单
(排名先后按拼音顺序)
3M 中国研发中心
入选理由:作为3M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3M中国研发中心拥有3M全球第一家11万伏高压实验室、3M亚洲最大的NVH(汽车行业减震降噪)实验室等世界一流实验室,创新产品和创新技术产出量保持着每年10%的增长率,近几年新产品活力指数(新产品销售在过去5年中占销售额的比例)接近40%。研发横跨通讯、电子、电力、纳米技术、粘接剂、清洁能源技术、新材料等诸多领域。
ABB 中国研究院
入选理由:本土协作与全球一体化的双重创新模式,推动着ABB中国研究院的快速发展,也使它在ABB全球研发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ABB中国研究院参与或主导研发的世界首个双臂7轴机器人、最快的线路差动保护、大规模风电送出研究、新型绝缘材料、多端混合直流输电技术等都是全球领先的技术。
GE 中国研发中心
入选理由:作为多元化工业研究机构的代表,GE中国研发中心的实验室超过60个,其中有超过2万平方米的国际一流实验室,拥有各种世界前沿的大型研究设备,是国内极少数具有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之一,在医疗设备、污水处理、锅炉能效、燃料电池、照明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华大基因
入选理由:华大基因是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该公司规模庞大的研发中心。该中心拥有高通量测序、农业基因组学、基因检测、动物转基因、微生物传感器、分子育种等重要实验室,下属研究机构分布在中国、亚太、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华大基因的跨国协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均为本土研发的翘楚,已成为世界最大和最具竞争力的基因组学研究机构之一。
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
入选理由: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近年来保持了极快的成长速度,成为卡特彼勒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综合性研发中心。该中心提出并构建了研发创新的生态系统,将研发中心、测试验证基地、物流、供应链、高校及科研院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整合到研发生态体系中,并通过多国协同创新,大大提高研发效率。该中心还将新产品导入、5S管理模式、知识产权管理等创新管理模式引入中国,致力于全面提升中国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
沈阳机床设计研究院
入选理由:一家企业的设计研究院,却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正是这些不逊于一流学术研究机构的创新平台,让沈阳机床成功开发出了世界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帮助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高速化、无人化加工,以及数字化的工厂管理。沈阳机床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解决了机床产业“中国制造”最核心的问题,使国产数控机床的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大大增强了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陶氏化学上海研发中心
入选理由:陶氏化学上海研发中心是美国以外规模最大的陶氏研发中心,拥有80多个配备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实验室,涵盖核心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支持等不同领域。作为陶氏化学的增长引擎之一,上海研发中心对陶氏亚太区的业务增长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并且该中心也积极参与中国本土的行业标准制定——仅涂料部门,就参与制定10多个行业标准。2013年,陶氏化学上海研发中心还获得多项国家或行业奖项。
微软亚洲研究院
入选理由: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研究方向遍及计算机基础研究的20多个方向,组建了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移动与感知、自然语言计算、视觉计算等20个重要研究组。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培养本土创新人才方面也有突出表现,培养了多位IEEE院士及大量互联网精英,活跃在中国的IT产业,执教于中国一流大学,对中国IT产业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
入选理由: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7个实验室,是西门子的中央研发机构之一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部分。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利用西门子的全球创新优势,发展了一套横纵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根据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开发出颠覆性的创新技术与产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还大量吸纳来自西门子外部的优秀技术,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中兴通讯
入选理由: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在全球各地共设立18个研发机构,在技术创新与研发上连年保持高投入,这使得中兴通讯在4G、云计算、物联网、智能设备等高新技术领域获得了大量专利,全面覆盖英、法、德、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及新兴发展中国家,国际专利申请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和全球通讯与IT领域,中兴通讯都是一支快速崛起的创新力量。
单项奖榜单
2013年度前瞻研发奖-英特尔中国研究院
致力于下一代计算机、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前瞻性研发,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可在设备间快速传递数据的雷电技术,这一成果被列为英特尔十年来得到成功转化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此外,由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独立做出的重要成果Edison——一个仅SD卡大小的计算平台,被誉为下一代智能终端的重磅武器,获得了2014年CES最佳创新奖,成为英特尔未来计算的战略产品。
2013年度新锐创新奖-小米科技
创办仅4年的小米,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专注于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移动通信终端与移动互联网曾经是两个领域,小米却成功地把两大领域整合在一起。小米将曾经深锁于高楼深院的研发工作,开放给大众、开放给用户、开放给发烧友。于是,有了小米的蚂蚁雄兵——百万草根研发人员,诞生了小米奇迹。
2013年度本土推动奖-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
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是与美国、印度研发中心平行的全球重要研发中心,研发的产品涵盖了企业中间件、企业应用、数据库、系统和云等甲骨文全部核心产品。该中心广泛参与云计算、大数据、Web服务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利用自身的全球化创新资源优势,带动中国相关行业标准的国际化。此外,该中心视人才为最大的财富,通过多项措施,帮助中国本土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2013年度社会责任奖-欧莱雅(中国)
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建立了全方位的研发平台,涵盖前沿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品开发领域三大方向,并与中华医学会等本土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推动与毛发、皮肤相关的基础研究。欧莱雅中国还参与发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活动,表彰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号召更多女性投身科学,为女性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13年度可持续发展促进奖-杜邦中国研发中心
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研究机构的协作创新,杜邦中国研发中心成功开发了涉及多元领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应用。强大的转化能力成为杜邦保持持续创新的源动力。在农业、生物科技、材料等诸多领域,杜邦中国研发中心运用先进技术降低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积极促进粮食与能源等发展难题的解决。
2013年度可持续发展促进奖-博世技术中心
17个技术中心构成了博世中国的研发图景。更高的能效,更低的排放量,是博世中国约3 200名研发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他们研制出的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在大幅降低汽车油耗的同时还能让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 ~ 45%。同时,博世技术中心还参与了燃油标准、排放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等汽车产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博世在环保研发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
媒体主编推荐奖
中国南车
在2013年底开通的6条高铁路线中,首先上线的40列高速动车组全部由中国南车提供。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制造基地,中国南车成为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技术走向全球市场的闪亮名片。同时,中国南车还致力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研发,在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水平的产品技术体系上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IBM 中国研究院
IBM是全球创新领域的“常青树”,其中国研究院不仅在认知计算、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研发创新成果不断,在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商业转化上也值得同行借鉴。此外,IBM 中国研究院还与中国地方政府、大学和商业伙伴多方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