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2017十大畅想
畅想一
寿险增速或出现拐点
过去的几年,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连续超越了德国、法国、英国。今年年初到10月份为止,全国实现保费收入2.7万亿元,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30.44%,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4.8亿元。保监会已在多个场合预测,到年底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依此来看,中国的保险行业不是站在了风口上,而是站在了台风口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投资收益率下降、营销员趋于饱和、万能险增速受限,以及保险资产管理规模过快与现有资产管理水平不足的矛盾深化,预计2017年寿险保费收入增速将放缓。
畅想二
“健康中国”带旺健康险
健康险正在迎来属于它的时代。自2011年开始,健康险保费收入就迚入了高增长阶段,高于行业增速,占寿险保费比重也不断增加。今年健康险前三季度增速达到86.8%。按此增速预测,年内保费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保费规模几乎可以与车险规模持平。而车险今年以来的增速已经不到10%。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占比将上升到1/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健康保险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激发。考虑政策端对于健康险的支持、税优型健康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放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等因素催化,预计健康险2017年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
畅想三
万能险规模有所收缩
近年来,我国万能险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万能险保费增速达到95.2%,截至2016年10月,万能险保费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人身险保费规模达到34.0%。在这一情况下,万能险的风险也逐渐凸显,一是负债久期低于资产久期的错配风险;二是万能险营销成本较高,大多在短期内退保,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今年以来,保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对万能险进行监管,例如《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保险机构与一致行动人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在近期陆续停止前海人寿开展万能险新业务、暂停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委托股票投资业务。
目前,万能险占人身保费规模较高,如对万能险产品进行严格限制,将会对明年保费收入增幅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监管政策的核心是将万能险长期化,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逐渐化解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风险,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回归“保险姓保”的本质,而非完全否定万能险。从今年5月起,万能险每月新增保费量已出现明显下滑。预计2017年万能险的总体规模可能会略有收缩。
畅想四
险资举牌将更加规范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四季度以来险资又因为掀起举牌潮,而再度站上风口浪尖。但相较于2015年,险资整体举牌规模已缩减了很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年有超过60起举牌事件,至少30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而2016年截至到11月底,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仅不到10家,且大多集中在下半年。
保险资金体量大、久期长、追求绝对收益,是股权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而且,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有利于改善投资者结构,对稳定性和流动性都有利。但个别险资“快进快出”,通过概念炒高股票获利迹象明显,使得监管层强化对险资举牌的监管,敦促险资成为长期资金提供者和善意的财务投资者。
随着险资举牌的愈演愈烈,从今年起,保监会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采取专项整治行动,来规范万能险和举牌行为,保监会明确表示了对于激进的股权投资行为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应秉承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稳健投资原则,稳健审慎开展投资运作,防范投资风险。未来,预计在低利率、优质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举牌仍会持续,但激进的险资举牌行为将得到遏制,险资举牌将更加规范,股权投资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当以参股为主。
畅想五
偿二代全面实施 风险管理比资产管理更重要
2016年,保险业全面实行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决定资本高低的标准从原来的“规模大小”变为“每家保险公司风险高低”。偿二代落地后,行业整体资本充足,但全新的综合风险评级和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的实施,也使不少中小险企面临资金流困境,为了补充资本金,增资热潮随之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2家险企实施了增资。保监会主席陈文辉断言,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管理,而非资产管理。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进一步建议,偿二代推行尚未经过行业长期发展检验,与偿一代相对,放松了对一些大型保险公司资本的要求,是否能够有效对冲长期低利率带来的冲击还有待检验。随着利率环境变化,监管机构应该动态地对偿二代监管体系进行客观评估和及时修正,以使得监管措施能够切实有效反映公司存在的问题。
畅想六商车费改全面落地
在接近一年的试点后,商车费改终于在2016年7月全面落地,考验各家保险公司自主定价能力、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时代真正到来了。新政策放宽了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同时维护了消费者权益。虽然从试点地区情况来看,保费收入下降,但是保险公司在降低保费的时候,可以增加优质客户占比,反而有利于利润的提升。
随着车险增速的放缓,未来保险公司在车险要形成竞争优势的话就要改变行业之前重附加值而轻服务的状况,在做好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再做好附加值服务。大型产险公司在成本控制、理赔服务等方面优势更加突出,行业占有率将持续提高。
那么中小保险公司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不少公司表示,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目前正在与电商平台探索建立或借助共享平台的模式,通过用户数据共享、查勘资源共享等,深入细分领域发展。由此预计,2017年产险业综合成本率有望继续下降。
畅想七
险种结构将有所改善
受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以及车险保费增速下降的影响,2016年财产险增速持续放缓。截至2016年前10月,财产险保费收入规模同比增速为7.88%,继2010年以后增速持续下降。业绩普遍预计这一趋势在2017年仍将继续。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国汽车销售增速呈现下降趋势,而机动车辆险在我国产险中所占比重较大,2015年车险保费收入6199亿元,占产险总保费收入的73.60%;二是随着车险费改的逐步推进,车险保费价格整体下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车险保费增速下降的同时,其他财险险种诸如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占比虽然较小,但增速持续高于整体水平。比如2016年以责任保险为主的消费类保险业务迎来爆发。从几年前的退货运费险开始萌芽,今年发展成五大类、30多个险种,并在“双11”当天,仅在淘宝天猫平台,就创造了单日6亿保单的世界纪录,成为全球保单量最大的险种。
畅想八
上市保险公司渠道结构将持续优化
近年来上市保险公司渠道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利润率较高的个险渠道占比不断提升、期交占比的提升,预计这一趋势在明年仍将继续。
不同渠道在新业务价值率、新业务利润率等方面相差很大。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显示,上市险企个险渠道的新业务利润率在50%左右,但是银保渠道的新业务利润率不到3%,甚至不到1%。对于上市险企来说,规模扩张目前已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于“精耕细作”,不断优化渠道和期限结构,提高个险渠道占比,提高期交产品占比。
以新华保险(44.660, 0.42, 0.95%)为例。作为一家成立达21年的老牌寿险公司,期间实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新华保单结构逐渐呈现出趸交保费占比过高的局面。现阶段新华保险正全面推进价值转型,主动改善负债端,主推期缴业务,并在产品端主打分红险和健康险。目前转型已经颇具成效。去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10.35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银保渠道保费规模大幅下降21.6%;但价值增长显著,去年上半年实现新业务价值40.49亿元,同比增长18.1%。
畅想九
产业资本持续进军保险业
在过去一年,保监会一口气批筹了至少17家保险公司,包括6家寿险、3家相互保险、2家再保险、2家资产管理、2家财险、1家科技保险、1家健康险,社会资本将保险牌照视为资本运作(投融资)的低门槛通道,正纷纷抢滩,目前仍有约200家公司排队静候新牌照。
除了申请新牌照外,近年各路资本也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进军保险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上半年,A股中已有超过56家上市公司累计持有36家非上市保险公司股权。其中33家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保险公司5%以上股权。
分析认为,产业资本进军保险业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转型升级;二是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分享保险红利。
2016年,一些中小保险公司股东变更频繁,仅8月以来,就有14家中小险企发布了增资计划,拟增资额达210亿元,超过4家保险公司发布股权变更公告,显示全行业的优胜劣汰正在加剧。
畅想十
行业转型将加快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三差:即利差益、死差异和费差异,而国内保险公司的利润中大约有90%左右是来自于利差。目前我国仍处在利率下行周期,伴随着低利率的继续,保险公司利差益收入将受到冲击。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保险公司自身需注意风险,合理下调预定利率,避免未来高预定利率的保单给付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目前上市公司大部分保险产品预订利率在2.5%—3.5%之间,处在合理区间,但仍需注意未来利率继续下行过程中对于预定利率的调整。另一方面则需要大力发展保障型保险产品,将其逐渐回归到保障功能的本质上来,降低保险产品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减轻在低利率环境下资产配置的压力。
低利率虽然能使固收类资产短期受益,但中长期面临再投资压力。目前低利率对于保险公司的挑战已经逐渐显现,而保险公司和监管层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