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从结果看,经济体量大且增长稳定的上海市人才吸引力指数2017年由第二名升至第一名,随后三年持续第一;由于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人才政策吸引力强,2016-2019年深圳排名第3、3、3、2位;北京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排名为第1、2、2、3位,有所下降;广州则始终为第4位;杭州因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连续四年稳居第5;南京为第6、6、7、6名;成都2019年为第7名且近三年较为稳定;济南2019年为第8名,比2018年的第14名有所上升;苏州为第7、8、9、9,较为稳定;天津为第8、10、12、10名。2019年前50强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33、6、8、3个;一二三四线分别有4、32、14、0个,分别占一二三四线城市数量的100%、91%、17%、0%;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分别有12、7、5、2、3个。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北京和上海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北京流向上海、上海流向北京的人才流出在全国流动人才总量中占比分别为0.8%、0.6%,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
报告称,2019年应届生、海归将简历投向北上深广的比重分别占比24.5%、28.7%,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北上广深的整体比重20.2%,应届生和海归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
从应届生看,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前四名分别是北上深广,合计占比24.5%,高于北上深广的人才流入占比20.2%;应届生人才流入前十城市还有成都、杭州、郑州、南京、西安、天津,前十合计占比45.2%,高于前十城市的人才流入占比36.1%,意味着和流动人才相比,应届生人才更加向一二线城市集聚。和2018年相比,2019年流入北京、武汉、成都的应届生占比分别下降0.5%、0.5%、0.4%,流入济南、深圳的应届生占比分别上升0.3%、0.2%。
从海归看,海归人才流入占比前四名分别是北上深广,合计占比28.7%,高于北上广深人才流入占比的20.2%;海归人才流入前十城市还有杭州、成都、南京、天津、苏州、青岛,前十合计占比44.6%,高于前十城市的人才流入占比35.5%,意味着和流动人才相比,海归人才也更加向一二线城市集聚,尤其是向一线城市集聚。和2018年相比,流入北京、成都的海归人才占比分别下降0.9%、0.3%,流入东莞、深圳、长沙、无锡的人才分别上升0.3%、0.2%、0.2%、0.2%。
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人才流出
报告的数据显示,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19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5.0%、2.8%、-4.0%、0.0%、-0.5%,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净流出,成渝和长江中游基本平衡。
从人才流入流出占比看,长三角人才流入占比和人才流出占比均呈下降趋势,2019年分别为22.6%、17.6%;珠三角人才流入占比较为稳定,人才流出占比分别逐年微降,2019年分别为13.9%、11.1%;京津冀2016-2019年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14.3%、16.2%、17.0%、17.3%,逐年上升;成渝人才流入占比和人才流出占比均较为稳定;长江中游人才流出占比逐年下降。
相关Tags: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