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树全球百强招牌 北京银行扬帆再起航
201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全球千家大银行最新排名,北京银行(9.69 +0.21%,买入)按一级资本排名第77位,位居首都金融业第一位。据悉,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推出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被视为世界范围内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而北京银行早已作为国内中小银行的“标杆”被广为关注,它精彩纷呈的20年发展历程也在中国金融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是北京银行成立20年之际,从濒临生死到总资产突破2万亿元、净资产从10亿元增长到1200余亿元,双双增长超100倍。年度人均创利154万元,成本收入比24%,均在国内上市银行中名列第一,ROA、ROE、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各项经营指标亦在同业中名列前茅。
作为从北京银行诞生之时起就将职业生涯的黄金时间全部投入其中的领导者,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传奇,以他敏锐的战略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带领北京银行实现了数次跳跃式的发展,融入到永不停息的创新时代,开创了中国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
浴火重生京行梦起
1996年1月8日,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在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大街65号的五层小楼前正式挂牌成立。新生的北京银行由北京辖区的90家城市合作社,被整合组建为城市合作银行。
90家信用社分属不同的企事业单位,背景不尽相同,风控机制不成熟,经营管理状态也是千差万别,很多信用社风险隐患突出,严重资不抵债,发展困难可想而知,当时刚过不惑之年的闫冰竹,放弃在工商银行(4.38 +0.00%,买入)的良好基础,临危受命参与组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开启了一段艰辛困苦、凤凰涅槃般的创业之路。
1998年,在北京银行事业刚刚起步时,北京银行原城市信用社时期的违法违规案件相继暴露,原中关村(8.39 +0.00%,买入)城市信用社爆发了高达229亿元的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这件震惊了整个中国金融界的大案,直接将当时资产仅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
纵然思想准备充分,闫冰竹依然要直面这严峻的考验。面对金融风险和历史包袱,闫冰竹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核心思想,将企业发展摆在首位,在增长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当时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闫冰竹亲赴前线,全程把控,动用全行力量,不遗余力地抢救资产。他数十次拜会市政府、政法委、法院、工商部门,表明北京银行收回资产的决心,阐释权益落实的难点。他带领工作组全国多地奔波,调查与“中关村案件”有关的公司资金、财产、人员情况。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过人的毅力,顽强的作风,闫冰竹与北京银行管理层经过长达近10年的不懈努力,在没有政府注资与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创造积累的税后利润,彻底化解了近百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至今仍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具有借鉴意义。
顺利通过了这场严峻的“大考”,北京银行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这一经历也塑造了闫冰竹平衡稳健经营与变革创新的智慧和定力,并始终将经营安全、风险管理当做金融企业长远经营的头等大事,坚持审慎、协调、可持续的稳健发展理念,坚持以不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区短期内盲目扩张的科学业绩准则,坚持严格控制风险、合规经营的理性风险要求。
到2016年三季度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20%,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275.20%,拨贷比3.31%,继续保持良好的风险抵御能力。
发展初期,北京银行只有人民币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微乎其微,国际业务为零,也没有电子化银行服务手段,发展起点低,客户不认同。为此,闫冰竹为北京银行确立了“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北京市民”的鲜明市场定位,在市场夹缝中率先打破同质化竞争。
北京银行成立之初就独家承办北京市居民医保结算业务,随后出资建设“北京市社会保障卡”,推进“京医通”,实现首都医保人员持卡就医“一卡通”。在国家作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决策后,北京银行第一时间成立中关村分行,成为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最丰富、业务流程最领先、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机构,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中关村企业,65%以上是北京银行客户。
截至2016年三季度,北京银行小微企业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2880亿元,较年初增加493亿元,增幅21%,继续完成“三个不低于”指标。截至报告期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910亿元,较年初增长28%;文化金融贷款余额419亿元,较年初增长27%;绿色金融贷款余额397亿元,较年初增长52%。连续四年荣获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等单项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一等奖。
引资上市迈入发展快车道
2003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为北京银行批示“更名、引资、改制、上市”八字方针,指明“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2004年,北京银行由北京市商业银行成功更名为“北京银行”,崭新的火红鲜亮Logo登场,随后入驻金融街(10.39 +0.48%,买入)核心区域的现代化办公大厦,大幅提升了整体形象与品牌知名度。
2005年,经过两年艰苦细致的谈判,北京银行宣布引入来自荷兰的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2005年3月25日,ING出资17.8亿元入股北京银行,占股权比例的19.9%,这是当时一家外资金融机构能够获取的最大股份数量。
在与ING进行资本层面合作的基础上,十余年来双方在多个层面都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合作: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业务创新、人才培训、技术援助等全面而深入的融合贯通,让北京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化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通过与ING的合作,北京银行在行业内率先引入了社区银行的新模式,打造了日后被同行效仿的全新金融产品。
正因如此,北京银行与ING双方的合作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
2014年3月,北京银行与ING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国银行(3.42 +0.00%,买入)业深化中外融合的标志性事件。
2015年3月,双方合作十周年之际,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上海见证双方续签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掀开了双方合作新的十年。
2015年10月,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首访中国期间,双方签署战略新兴业务合作协议。这是属于北京银行的“荣耀时刻”,将铭刻在北京银行甚至是中国中小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里程碑上。
“正是积极贯彻落实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北京银行抢抓机遇,一步一个台阶,走出了成长的困境,实现了一系列发展突破,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一成长路径后来被誉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引领北京银行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此,我们始终深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回首往事,闫冰竹满怀感叹。
2006年,北京银行推进区域化战略,相继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杭州、长沙、南京、济南、南昌、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十余个区域中心城市设立分行。
2007年,北京银行启动发行上市工程,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奇迹,极大提升了资本实力与发展潜力。
自2007年成功上市以来,北京银行迈入了发展快车道,高效推进资本化运作、多元化探索,设立中国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组建业内第一批合资保险公司,开设北京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创建国内第一家直销银行,推出国内首家“创客中心”,并取得国内首批投贷联动试点资格,开创国内银行业多个第一。2015年,总理到北京银行网点视察,赞誉北京银行是“区域银行中做得最好的一家”。
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0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979亿元,增幅10.73%;贷款总额8,849亿元,较年初增加1095亿元,增幅14.12%;存款总额1.1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70亿元,增幅11.44%,各项业务继续保持均衡稳健增长。
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增加7亿元,增幅4.05%;实现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加9亿元,增幅6.06%,盈利继续稳健提升。
目前,北京银行在境内外拥有500多家分支机构,与全球1200多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遍布五大洲、122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消费金融、人寿保险、基金管理、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公司。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构建起国际化、多元化、品牌化金融平台。
闫冰竹说:“以上市为起点,北京银行不断加大改革转型力度,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中高效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集约化发展的探索,持续加快向消费金融、人寿保险、基金管理、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领域的进军,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均衡增长,迈入良性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跨越发展打造百年老店
闫冰竹把北京银行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成立之初分散独立的信用社向集约高效的商业银行转型,最终实现体制整合和平稳过渡。第二次转型,是进入新世纪从传统商业银行向上市银行“华丽转身”,探索形成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目前,他正在带领北京银行进行第三次转型,是从传统经营模式向可持续、均衡、协调发展转型,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金融企业,打造与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适应的亮丽金融名片。
20年来,北京银行不忘初心、深耕细作,用特色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工匠精神”,开拓了一片“金融蓝海”,打造了一块“金字招牌”。目前,北京银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在过去10年间提升近500位,最新排名77位,实现“二十年增长100倍,十年排名提升近500位”的发展传奇。
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战略定位引导下,北京银行以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夹缝中开辟出一片广阔空间,打造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惠民金融”等金融品牌。
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开创了多项的“第一”:第一家成立专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第一家推出“信贷工厂”模式、第一家成立特色分行——中关村分行。目前,累计为近8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过1200亿元。特别是,主动设立中国银行业首家“创客中心”,探索股权投资和信贷投入联动的新模式。
作为第一家支持文化产业的银行,北京银行成立了第一家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创新推出“版权质押第一单”贷款,主承销国内首只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目前,累计为2300余家文创企业提供资金800亿元,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同时,北京银行还成为推广低碳理念的践行者、绿色金融服务的创新者,不仅是第一家与国际金融公司共同推出节能减排融资项目贷款的中小银行,而且创新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积极推广“节能贷”产品。目前,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过248亿元。
通过进一步创新打造“惠民通”惠民金融服务品牌,北京银行作为行业第一家银行成立了北京郊区管理部,第一家在北京推出“镇域金融”服务模式、“富民直通车”等特色金融品牌。
“互联网+”开辟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新道路。北京银行先后与小米公司、360公司以及腾讯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率先在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互联网金融安全以及“京医通”项目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创新推出了国内首家直销银行、国内首家“京彩E家”智能“轻”网点、中关村首家智能银行、业内首家营销型网上银行——“在线银行”等立体化服务渠道,打造了更加高效、更加普惠的金融模式。
20年来,北京银行的各项业绩裂变式增长,经营领域全面扩展,业务触角延伸国际。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北京银行等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正是国家“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的方向。在闫冰竹的带领下,北京银行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金融潮流,走在金融变革的潮头,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创新的实干精神、卓越的管理才能、精湛的专业能力,成功的一次次把握住了中国经济腾飞崛起的历史机遇。
目前,北京银行在全国拥有400多家经营机构,构架起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的广泛服务网络。依托国内、国际两大网络,初步构架起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国外企业走进来的金融版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闫冰竹给北京银行定了下一步的追梦目标:站在成立20年的历史节点,北京银行打造百年老店的梦想更为坚定,北京银行的未来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化发展、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国际化合作、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战略,着重塑造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特色业务品牌和拳头产品品牌,深入推进北京银行网点在全国市场的区域化布局,实现竞争差异化、收入多元化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国际化,探索一条资本占用少、经济效益高、发展质量好、可持续增长的绿色发展道路,将北京银行打造成为一家标杆银行、特色银行、受人尊敬的银行。
2016年是北京银行成立20年之际,从濒临生死到总资产突破2万亿元、净资产从10亿元增长到1200余亿元,双双增长超100倍。年度人均创利154万元,成本收入比24%,均在国内上市银行中名列第一,ROA、ROE、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各项经营指标亦在同业中名列前茅。
作为从北京银行诞生之时起就将职业生涯的黄金时间全部投入其中的领导者,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传奇,以他敏锐的战略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带领北京银行实现了数次跳跃式的发展,融入到永不停息的创新时代,开创了中国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
浴火重生京行梦起
1996年1月8日,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在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大街65号的五层小楼前正式挂牌成立。新生的北京银行由北京辖区的90家城市合作社,被整合组建为城市合作银行。
90家信用社分属不同的企事业单位,背景不尽相同,风控机制不成熟,经营管理状态也是千差万别,很多信用社风险隐患突出,严重资不抵债,发展困难可想而知,当时刚过不惑之年的闫冰竹,放弃在工商银行的良好基础,临危受命参与组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开启了一段艰辛困苦、凤凰涅槃般的创业之路。
1998年,在北京银行事业刚刚起步时,北京银行原城市信用社时期的违法违规案件相继暴露,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爆发了高达229亿元的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这件震惊了整个中国金融界的大案,直接将当时资产仅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
纵然思想准备充分,闫冰竹依然要直面这严峻的考验。面对金融风险和历史包袱,闫冰竹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核心思想,将企业发展摆在首位,在增长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当时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闫冰竹亲赴前线,全程把控,动用全行力量,不遗余力地抢救资产。他数十次拜会市政府、政法委、法院、工商部门,表明北京银行收回资产的决心,阐释权益落实的难点。他带领工作组全国多地奔波,调查与“中关村案件”有关的公司资金、财产、人员情况。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过人的毅力,顽强的作风,闫冰竹与北京银行管理层经过长达近10年的不懈努力,在没有政府注资与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创造积累的税后利润,彻底化解了近百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至今仍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具有借鉴意义。
顺利通过了这场严峻的“大考”,北京银行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这一经历也塑造了闫冰竹平衡稳健经营与变革创新的智慧和定力,并始终将经营安全、风险管理当做金融企业长远经营的头等大事,坚持审慎、协调、可持续的稳健发展理念,坚持以不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区短期内盲目扩张的科学业绩准则,坚持严格控制风险、合规经营的理性风险要求。
到2016年三季度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20%,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275.20%,拨贷比3.31%,继续保持良好的风险抵御能力。
发展初期,北京银行只有人民币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微乎其微,国际业务为零,也没有电子化银行服务手段,发展起点低,客户不认同。为此,闫冰竹为北京银行确立了“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北京市民”的鲜明市场定位,在市场夹缝中率先打破同质化竞争。
北京银行成立之初就独家承办北京市居民医保结算业务,随后出资建设“北京市社会保障卡”,推进“京医通”,实现首都医保人员持卡就医“一卡通”。在国家作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决策后,北京银行第一时间成立中关村分行,成为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最丰富、业务流程最领先、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机构,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中关村企业,65%以上是北京银行客户。
截至2016年三季度,北京银行小微企业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2880亿元,较年初增加493亿元,增幅21%,继续完成“三个不低于”指标。截至报告期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910亿元,较年初增长28%;文化金融贷款余额419亿元,较年初增长27%;绿色金融贷款余额397亿元,较年初增长52%。连续四年荣获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等单项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一等奖。
引资上市迈入发展快车道
2003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为北京银行批示“更名、引资、改制、上市”八字方针,指明“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2004年,北京银行由北京市商业银行成功更名为“北京银行”,崭新的火红鲜亮Logo登场,随后入驻金融街核心区域的现代化办公大厦,大幅提升了整体形象与品牌知名度。
2005年,经过两年艰苦细致的谈判,北京银行宣布引入来自荷兰的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2005年3月25日,ING出资17.8亿元入股北京银行,占股权比例的19.9%,这是当时一家外资金融机构能够获取的最大股份数量。
在与ING进行资本层面合作的基础上,十余年来双方在多个层面都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合作: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业务创新、人才培训、技术援助等全面而深入的融合贯通,让北京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化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通过与ING的合作,北京银行在行业内率先引入了社区银行的新模式,打造了日后被同行效仿的全新金融产品。
正因如此,北京银行与ING双方的合作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
2014年3月,北京银行与ING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国银行业深化中外融合的标志性事件。
2015年3月,双方合作十周年之际,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上海见证双方续签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掀开了双方合作新的十年。
2015年10月,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首访中国期间,双方签署战略新兴业务合作协议。这是属于北京银行的“荣耀时刻”,将铭刻在北京银行甚至是中国中小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里程碑上。
“正是积极贯彻落实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北京银行抢抓机遇,一步一个台阶,走出了成长的困境,实现了一系列发展突破,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一成长路径后来被誉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引领北京银行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此,我们始终深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回首往事,闫冰竹满怀感叹。
2006年,北京银行推进区域化战略,相继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杭州、长沙、南京、济南、南昌、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十余个区域中心城市设立分行。
2007年,北京银行启动发行上市工程,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奇迹,极大提升了资本实力与发展潜力。
自2007年成功上市以来,北京银行迈入了发展快车道,高效推进资本化运作、多元化探索,设立中国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组建业内第一批合资保险公司,开设北京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创建国内第一家直销银行,推出国内首家“创客中心”,并取得国内首批投贷联动试点资格,开创国内银行业多个第一。2015年,总理到北京银行网点视察,赞誉北京银行是“区域银行中做得最好的一家”。
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0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979亿元,增幅10.73%;贷款总额8,849亿元,较年初增加1095亿元,增幅14.12%;存款总额1.1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70亿元,增幅11.44%,各项业务继续保持均衡稳健增长。
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增加7亿元,增幅4.05%;实现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加9亿元,增幅6.06%,盈利继续稳健提升。
目前,北京银行在境内外拥有500多家分支机构,与全球1200多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遍布五大洲、122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消费金融、人寿保险、基金管理、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公司。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构建起国际化、多元化、品牌化金融平台。
闫冰竹说:“以上市为起点,北京银行不断加大改革转型力度,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中高效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集约化发展的探索,持续加快向消费金融、人寿保险、基金管理、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领域的进军,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均衡增长,迈入良性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跨越发展打造百年老店
闫冰竹把北京银行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成立之初分散独立的信用社向集约高效的商业银行转型,最终实现体制整合和平稳过渡。第二次转型,是进入新世纪从传统商业银行向上市银行“华丽转身”,探索形成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目前,他正在带领北京银行进行第三次转型,是从传统经营模式向可持续、均衡、协调发展转型,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金融企业,打造与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适应的亮丽金融名片。
20年来,北京银行不忘初心、深耕细作,用特色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工匠精神”,开拓了一片“金融蓝海”,打造了一块“金字招牌”。目前,北京银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在过去10年间提升近500位,最新排名77位,实现“二十年增长100倍,十年排名提升近500位”的发展传奇。
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战略定位引导下,北京银行以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夹缝中开辟出一片广阔空间,打造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惠民金融”等金融品牌。
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开创了多项的“第一”:第一家成立专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第一家推出“信贷工厂”模式、第一家成立特色分行——中关村分行。目前,累计为近8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过1200亿元。特别是,主动设立中国银行业首家“创客中心”,探索股权投资和信贷投入联动的新模式。
作为第一家支持文化产业的银行,北京银行成立了第一家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创新推出“版权质押第一单”贷款,主承销国内首只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目前,累计为2300余家文创企业提供资金800亿元,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同时,北京银行还成为推广低碳理念的践行者、绿色金融服务的创新者,不仅是第一家与国际金融公司共同推出节能减排融资项目贷款的中小银行,而且创新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积极推广“节能贷”产品。目前,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过248亿元。
通过进一步创新打造“惠民通”惠民金融服务品牌,北京银行作为行业第一家银行成立了北京郊区管理部,第一家在北京推出“镇域金融”服务模式、“富民直通车”等特色金融品牌。
“互联网+”开辟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新道路。北京银行先后与小米公司、360公司以及腾讯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率先在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互联网金融安全以及“京医通”项目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创新推出了国内首家直销银行、国内首家“京彩E家”智能“轻”网点、中关村首家智能银行、业内首家营销型网上银行——“在线银行”等立体化服务渠道,打造了更加高效、更加普惠的金融模式。
20年来,北京银行的各项业绩裂变式增长,经营领域全面扩展,业务触角延伸国际。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北京银行等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正是国家“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的方向。在闫冰竹的带领下,北京银行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金融潮流,走在金融变革的潮头,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创新的实干精神、卓越的管理才能、精湛的专业能力,成功的一次次把握住了中国经济腾飞崛起的历史机遇。
目前,北京银行在全国拥有400多家经营机构,构架起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的广泛服务网络。依托国内、国际两大网络,初步构架起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国外企业走进来的金融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