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十大名将都是谁 黄埔十大名将排行榜前五名
十大排名
2022-06-05 09:37:31
热度:14℃
广东的黄埔军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甚至还有不少人去那里玩过。黄埔军校出了不少名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埔大将。黄埔大将总共有实名,今天小编抽出黄埔大将中的前五位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看看他们是你心目中的英雄吗?
黄埔十大名将分别是:俞济时、张灵甫、邱清泉、黄百韬、孙元良、胡琏、谢晋元、高志航、林彪和郝柏村。
黄埔十大名将之一、俞济时(1904—1990)
俞济时,字良桢,浙江奉化县城奉南村人。据说为蒋介石的外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任蒋介石侍卫。
历任警卫第一师师长、八十八师师长、浙江省保安处长、58师师长。
1932年任张治中部八十八师师长,次年任浙江省保安处长。后改任第58师师长。
1937年王耀武的51师与俞济时的58师合并组建了第74军,任七十四军第一任军长。
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
1990年于台北逝世。
黄埔十大名将之二、张灵甫(1903年—1947年)
张灵甫,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
1933年,年仅30岁的张灵甫就当上了第一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
1937年8月,任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
1938年春,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兼第305团团长。
1940年冬,张灵甫出任74军58师副师长。
1941年3月,张灵甫代理58师师长
1941年10月,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
1944年5月,张灵甫升任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
1945年4月,张灵甫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
国民党整军会议后,军长张灵甫改任师长。
1947年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
邱清泉浙江省永嘉县蒲洲乡中埠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战死后追赠二级上将),抗日爱国将领。
1925年9月邱清泉任第一纵队第一师工兵队少尉排长兼任连党代表。
1927年1月,邱清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大队第一队上尉连长。
1928年4月,邱清泉任第九军第三师补充团第三营少校营。
1929年2月,邱清泉调任第二师直属工兵营中校营长。
1931年4月,邱清泉升任第十师第五十九团上校团长。
1932年,邱清泉兼任江西庐山军官训练团工兵组组长。
1933年11月,邱清泉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
1935年10月,邱清泉进入德国陆军大学。
1938年3月,邱清泉任陆军第二OO师少将副师长(师长杜聿明)。
1940年5月,邱清泉任第五军副军长。9月,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议。
1941年3月,邱清泉任军训部第十六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
1942年,邱清泉任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副主任。
1943年1月,邱清泉任第五军军长。
1947年9月,邱清泉任整编第五军军长。
1948年9月晋升陆军中将;10月,任第二兵团司令官。
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击毙。
黄百韬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祖籍广东梅县,国民革命军将领。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兵团司令官。
黄百韬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
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长。
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第41师师长、冀察战区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高参、第三战区参谋长、陆军中将、中华民国陆军第二十五军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
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阵亡。
1949年1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黄埔十大名将之五、孙元良(1904—2007)
孙元良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华阳。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后任第一团团长,参加东征、北伐。
192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不久辍学回国,任第一师野炮营营长、陆军第二师七团团长、警卫军第一师一旅旅长等职。
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战役,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率兵坚守闸北阵地七十六日,以四行仓库为据点驻守抗战,此战后获云麾勋章,升任第七十二军军长。
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驻守城南雨花台一带,此战后被撤职查办,投监拘押42天。
1939年1月,以民生航运公司职员身份,取道香港游历考察英、法、德、意等欧洲诸国,回国后重返军界,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十九军军长。
1944年,率部将日军赶出距重庆七百余公里的贵州独山,收复南丹等地,使日军退出贵州;解陪都之危,获青天白日勋章。
1946年,先后任南京附近常镇地区警备司令、重庆警备司令。
内战爆发后,任第十六兵团总司令。淮海战役中,拒绝听从杜聿明、邱清泉建议率众贸然突围,十六兵团被全歼,自己孤身逃脱。1949年10月,在川东防守第二野战军入川,部下起义投降,孙放弃指挥到台湾。
孙元良于2007年5月25日在中国台湾辞世,享年103岁。
黄埔十大名将都是谁
黄埔十大名将名单:黄埔十大名将分别是:俞济时、张灵甫、邱清泉、黄百韬、孙元良、胡琏、谢晋元、高志航、林彪和郝柏村。
黄埔十大名将之一、俞济时(1904—1990)
俞济时,字良桢,浙江奉化县城奉南村人。据说为蒋介石的外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任蒋介石侍卫。
历任警卫第一师师长、八十八师师长、浙江省保安处长、58师师长。
1932年任张治中部八十八师师长,次年任浙江省保安处长。后改任第58师师长。
1937年王耀武的51师与俞济时的58师合并组建了第74军,任七十四军第一任军长。
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
1990年于台北逝世。
黄埔十大名将之二、张灵甫(1903年—1947年)
张灵甫,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
1933年,年仅30岁的张灵甫就当上了第一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
1937年8月,任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
1938年春,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兼第305团团长。
1940年冬,张灵甫出任74军58师副师长。
1941年3月,张灵甫代理58师师长
1941年10月,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
1944年5月,张灵甫升任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
1945年4月,张灵甫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
国民党整军会议后,军长张灵甫改任师长。
1947年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
黄埔十大名将都是谁
黄埔十大名将之三、邱清泉(1902—1949)邱清泉浙江省永嘉县蒲洲乡中埠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战死后追赠二级上将),抗日爱国将领。
1925年9月邱清泉任第一纵队第一师工兵队少尉排长兼任连党代表。
1927年1月,邱清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大队第一队上尉连长。
1928年4月,邱清泉任第九军第三师补充团第三营少校营。
1929年2月,邱清泉调任第二师直属工兵营中校营长。
1931年4月,邱清泉升任第十师第五十九团上校团长。
1932年,邱清泉兼任江西庐山军官训练团工兵组组长。
1933年11月,邱清泉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
1935年10月,邱清泉进入德国陆军大学。
1938年3月,邱清泉任陆军第二OO师少将副师长(师长杜聿明)。
1940年5月,邱清泉任第五军副军长。9月,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议。
1941年3月,邱清泉任军训部第十六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
1942年,邱清泉任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副主任。
1943年1月,邱清泉任第五军军长。
1947年9月,邱清泉任整编第五军军长。
1948年9月晋升陆军中将;10月,任第二兵团司令官。
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击毙。
黄埔十大名将都是谁
黄埔十大名将之四、黄百韬(1900—1948)黄百韬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祖籍广东梅县,国民革命军将领。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兵团司令官。
黄百韬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
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长。
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第41师师长、冀察战区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高参、第三战区参谋长、陆军中将、中华民国陆军第二十五军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
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阵亡。
1949年1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黄埔十大名将之五、孙元良(1904—2007)
孙元良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华阳。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后任第一团团长,参加东征、北伐。
192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不久辍学回国,任第一师野炮营营长、陆军第二师七团团长、警卫军第一师一旅旅长等职。
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战役,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率兵坚守闸北阵地七十六日,以四行仓库为据点驻守抗战,此战后获云麾勋章,升任第七十二军军长。
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驻守城南雨花台一带,此战后被撤职查办,投监拘押42天。
1939年1月,以民生航运公司职员身份,取道香港游历考察英、法、德、意等欧洲诸国,回国后重返军界,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十九军军长。
1944年,率部将日军赶出距重庆七百余公里的贵州独山,收复南丹等地,使日军退出贵州;解陪都之危,获青天白日勋章。
1946年,先后任南京附近常镇地区警备司令、重庆警备司令。
内战爆发后,任第十六兵团总司令。淮海战役中,拒绝听从杜聿明、邱清泉建议率众贸然突围,十六兵团被全歼,自己孤身逃脱。1949年10月,在川东防守第二野战军入川,部下起义投降,孙放弃指挥到台湾。
孙元良于2007年5月25日在中国台湾辞世,享年103岁。